和名字有点拗口的维拉克斯相比,霸锐这样张扬的名字似乎更适合用在一款身材魁梧的豪华SUV身上,并且我们也很容易从这个名字联想到,韩国现代汽车近年来联合在华的两大合资企业北京现代及东风悦达起亚,向国内市场推出了包括雅尊、雅科仕、维拉克斯、欧菲莱斯等高端车型,其目的正是为了用这些高端车型推动中国消费者对韩国汽车的认可,尽早实现韩国现代汽车挤身全球车企第五强的霸业。
韩系高端霸锐
本月20日即将正式登陆国内市场的霸锐和先行了一步的维拉克斯共享新单体横造底盘,采用V6发动机或V8发动机,标配基于后轮驱动的全时四轮驱动。维拉克斯的竞争对手锁定在雷克萨斯RX,霸锐则把剑锋指向了丰田普拉多。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得出,霸锐的身材足以挤身大尺寸SUV的行列,发动机的动力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霸锐在最大扭距方面比维拉克斯更有潜力,尽管和4.0L的普拉多尚有一定差距,但在非常规路段,较大的扭距仍然是霸锐能有较好通过性的重要因素。车身长度方面,霸锐以微弱优势领先于普拉多和维拉克斯,但霸锐接近2.9米的轴距足以傲视其他三款车型。
车身参数 | 霸锐3.8L | 普拉多4000 | 维拉克斯3.8L | 雷克萨斯RX350 |
长(mm) | 4880 | 4850 | 4840 | 4740 |
宽(mm) | 1915 | 1875 | 1945 | 1845 |
高(mm) | 1810 | 1895 | 1750 | 1735 |
轴距(mm) | 2895 | 2790 | 2805 | 2715 |
最大功率(kW/rpm) | 206/6000 | 179/5200 | 191(260)/6000 | 203(276)/6200 |
最大扭距(N.m/rpm) | 362/4400 | 376/3800 | 348/4500 | 342/4700 |
制表:太平洋汽车网 www.pcauto.com.cn |
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尽管像维拉克斯这样的车型已经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中国的高端汽车用户仍然没有理由无视奔驰、宝马、奥迪而选择一款韩国车。也许有人会说,韩系豪华车在汽车文化十分成熟的美国可以获得成功,却为何迟迟不能打开中国市场呢?
售价过高
以维拉克斯为例,在北美市场其指导价为2.69-3.575万美元,即便按07年2月维拉克斯国内上市时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7.76:1来算,顶配的维拉克斯在北美的指导价也不过27.7万元,即便加上中国政府的税收,维拉克斯在国内最高40余万元的指导价也未免太过暴利。按说作为一款进口车,维拉克斯进入国内后月均300-400台的销量不算太差,但考虑到07年国内豪华SUV市场的井喷,08年油价上涨、国家经济发展受阻、车市整体销量下滑,维拉克斯在国内的日子也将日益艰难。
霸锐在国内的售价还没有公布,但从霸锐在韩国上市所使用的“MOHAVE”名称来看,“Majesty Of Hi-tech Active Vehicle”的英文全称意思是“至尊高科技运动型车辆”,其定位与维拉克斯相仿。参考之前起亚和现代在国内各级别车型的定价规律来看,霸锐的指导价会比维拉克斯稍低,但总体仍会保持在近40万元的水平。但是霸锐已于1月3日在韩国上市,其在韩国的售价为3.5万美元和4.7万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仅为25.5万元和34.3万元左右,可以想象,如果霸锐仍然把自己的价位定在40万元左右,将会引发消费者怎样的反应。
单从价格的因素考虑,即便是在国内发展顺利的日系车也大多聚集在10-30万之间,日系的三大豪华品牌旗下车型的价格虽然已经可以达到六七十甚至数百万元的水平,但在国内也只是小众车型,并且大多数的销量来自40-60万元区间、售价最低廉的车型。韩系两大品牌在国内的销售也获得过巨大的成功,但千里马和伊兰特都只是15万元以下的车型,定位只高了一个级别的索纳塔、御翔等车型在国内均遭遇了销售的滑铁卢。
面对同价位车型缺乏品牌优势
沃尔沃汽车中国首席执行官柯力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如此描述豪华车的消费者:“他们在对于生活产品的选择上,十分注重设计、品牌价值和高科技含量。”日系厂商在品牌形象的树立上有着很超前的眼光,本田、日产和丰田除了在本国用统一的品牌之外,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双品牌战略,原本立足于北美地区的日系豪华品牌如今卖到了全球大部分国家,尽管大家都知道丰田和雷克萨斯、本田和讴歌、日产和英菲尼迪有着剪不断的联系,由于日系厂商豪华品牌的建设年代已久、工作到位,消费者并不会十分在意自己要购买的豪华车的东家跟小时候住自己家斜对面儿朝九晚五上班的老王家买的那款十几万元的车的东家原本是一家。
韩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现代集团也是韩国人民举全国之力,辛辛苦苦靠卖廉价车给欧美创下的基业,想必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的资深人士看到如今的奇瑞、比亚迪、长城等等也都会回忆起年轻时曾为自己国家最大的汽车企业付出的辛劳,但在残酷的市场面前,任何的辛苦如果不能形成最终的成果终将不能立足。现代和起亚的标志同时出现在6万元和40万元的车型上,这本身就是对自身品牌的极大挑战,敢问世界上除了大众能做到,并且高、中、低端的各车型都有出色的市场表现,还有哪个品牌能够做到这一点?
除了双龙汽车外,韩系车在中国市场大多只能和中国的自主品牌拼谁的价更低,在一轮又一轮或主动或被动的价格战中将自己的品牌形象逐渐地从“外来和尚”拉低到“外来草根”。试问,带着这样的品牌形象,即便是有心购买你们豪华车型的消费者恐怕也要观望一段时间,等虚高的价位降下来再考虑是否要出手。
编辑推荐
本文为太平洋汽车网原创文章,欢迎媒体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太平洋汽车网PCauto”,并且加上指向:http://www.pcauto.com.cn/的链接,谢谢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