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有一首歌挺流行,叫《思念是一种病》。要不就是我落伍了,或者还没体会到张震岳的情绪,总之对这首歌并没多大兴趣。不过标题倒是挺适合拷贝作今天的评论:模仿是一种病?
模仿,说好听了那叫借鉴,说的不好听就是抄袭。而这个问题,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且还不仅仅是自主品牌的问题。
其实早在20世纪初的时候,各汽车生产厂商对汽车的概念远不像今天那样丰富。还真就是一两排沙发外加四个轮子。别说知识产权,就是设计、操控、舒适性这些问题都远没有解决。所以那时的车子,长得都差不多,也没啥抄不抄的。就好比现在的网络,玩的就是一概念。后来有了知识产权这概念,而各个厂商也发现,如果不在外观上下功夫,那么就甭想卖好车。实际上现在外形在汽车终端销售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50%甚至更多。相反技术上的差异却因为看不到而经常被忽视。
于是,就有了汽车设计这门学科。于是,就有了“抄”与“被抄”之间的争论。
抄,无论是道义还是法律上,都不是件好事情。不过从古至今,这样的情况却也屡见不鲜,就连老祖宗都说过:天下文章一大抄。看这篇文章的,也包括我,回顾一下我们的学习史,真的能拍着胸脯说:我从没抄过作业从没抄过答案吗?关键还在于,如果抄出来的东西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对原作有了升华,或者说它能将现成品中精华的部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那么“抄”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就汽车界而言,远的不说,就说那两大两小的一对头灯。奔驰E搞出来的吧。随后也出现在了大众的POLO上。只是一个老成,一个灵气,你能说到底谁抄了谁的?另外现在流行的侧后视镜集成转向灯,也是奔驰先弄出来的。后来大把大把的车子按上了这个,是不是就得说都抄奔驰了呢?说到底,从汽车工业的发展步伐来看,眼下的汽车设计还无法直接达到科幻片中的效果,还必须考虑到现实使用的情况。相互借鉴可取的元素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现在真要找一辆标新立异又能得到一致认可的车,难。
那为什么说“模仿是一种病”呢?
还是这几年自主品牌整的。我不是说自主品牌模仿不好,如果模仿出来的东西比原作更出色,或者多种元素整合得更合理,那么模仿无可厚非。就比如QQ,我们都知道它像谁,但人家原版作者乔治亚罗都说了,这QQ比原版更有神韵,那么这样的模仿便算是成功的。但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很多自主品牌俨然在模仿之路上越走越离谱,或者说,有了一种病态。
如今街上跑的车子,猛一看还真像某某国际名车,可仔细一瞧,贴的竟还是某某国产牌子;另有些车子,要不车头像那个谁,要不车尾像那个谁。让人看得很是不爽。你说,这样的模仿,是不是一种病?
咱当然也不是吹毛求疵的人。中国自主品牌起步就是晚,中国自主品牌就是技术落后,中国自主品牌就是没那么多钱,能在十年里头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咱们有差距,咱们就承认。俗话说“知耻而后勇”,咱并没“耻”,就是起步的时间晚了些,那就拿出勇气来追嘛。三十年前的日本企业,面对的就是欧美列强,如今学了徒出了师的它们,俨然成了中国自主品牌最强的对手之一。就是那些学了半吊子的韩国企业,也能在中国市场乐呵呵地赚钱。要说困难,自主品牌明显比日韩企业大得多;要说经验,同样缺了不少。可是,偌大一个中国,真的就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外形设计师了?退一步讲,如果整车设计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还比较困难,稍显复杂的造型对生产工艺也是考验的话,那么局部造型的设计总行了吧?难道非得整一个宝马的车灯,或者奔驰的尾巴,车子才能卖得好?
要我说,有些企业还是有心图发展的。只是因为刚起步,就像当年的奇瑞,靠着模仿外形来节省一些研发经费。但另有一些企业,则纯粹是借用了“自主”的名号,病态的搞模仿,目的就是为了坑钱。这样的企业……丢脸呐。
模仿是一种病,就看这病是小打小闹的感冒咳嗽,还是无可救药的肺痨绝症,当然还得看各个挂着自主名号的企业怎么看待模仿。要你有良知,有发展的意识,那么好好地利用现成的东西,好好地学习,好好地借鉴,好好地吸收,那么涨国人士气的有你一份;但如果你就没打算往长远看,那么……倒了算了。
往期晚间车评 |
晚间车评:雪灾 为了家人而开车 |
眼花缭乱!晚间新闻前的汽车广告 |
08南闯 难闯 东北司机在深圳 |
08战国策之网友评论精选 |
新老马6同台 新马6要归长安? |
08战国策之车市非主流的多样风格 |
制表:太平洋汽车网 www.pcauto.com.cn |
编辑推荐
本文为太平洋汽车网原创文章,欢迎媒体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太平洋汽车网PCauto”,并且加上指向:http://www.pcauto.com.cn/的链接,谢谢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