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L与海豹06新增订单破12万辆 卡罗拉降至7.98万迎战

2024-06-20 17:17:36 作者:wuqixing

  【太平洋汽车 新车频道】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汽车市场热闹非凡,两大趋势尤为引人关注:一方面,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秦L询底价|查参配)和海豹06订单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另一方面,传统合资品牌为应对市场份额下滑,纷纷展开前所未有的“价格大战”。

 
比亚迪秦L和海豹06总新增订单突破12万辆
比亚迪销售:排产受影响,不能加价提车

  6月20日,汽车达人孙少军发文表示:比亚迪6月1号-17号新增订单24万辆左右,上周累计订单10万辆,其中秦L和海豹06总和新增订单已突破12万辆,进店量稳定在40-45%。另外,其还透露,比亚迪其他车型订单开始回升,第二周进店和订单都出现小幅度增长。

  如果按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比亚迪本月订单量有望突破40万辆,且这还只是国内的订单量,再算上海外出口订单(5月乘用车出口37,499辆),预计能达到44万辆。按照今年4月全球畅销汽车品牌榜来看,这个订单量能排到全球第二名,仅次于丰田,在今年4月,比亚迪以31.27万辆的销量已经超越了现代和本田,上升到全球第四名,距离第三名的福特汽车仅相差不到2000辆。

  当然,目前只是订单量,想转化为实际交付量,对于比亚迪的产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全力推进产能爬坡,提高生产效率,避免订单流失,以及避免因交付周期过长导致订单增量放缓。

  此前我们也亲自到比亚迪王朝网4S店咨询了一下秦L的相关信息,当时销售人员反馈:店内唯一的展车也卖出去,明天交付给客户,仅剩一台试驾车,并且试驾都忙不过来。另外,销售还表示:目前秦L对于整个店的订单量提升非常明显,不过由于新增订单太多,厂家排产受到影响,所以现在订车,提车基本需要等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得知提车需要等待一个月时间,我们问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如果加钱提车,提车时间能否快些?没想到话刚说出口,销售就称公司没有这种操作,提车时间完全按照下订先后顺序来安排。

  从销售人员的回答来看,一方面证实秦L现在非常火爆,订单量符合网上所说;其次比亚迪没有因为订单量大而采取加价提车的做法,这种坚持不仅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体现了比亚迪作为一家企业的诚信和责任感。

 
丰田本田率先开启“价格战”
卡罗拉降至7.98万元|剑指比亚迪

  相比于订单暴涨的比亚迪,合资品牌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为了应对市场份额的下滑和销量的下降,部分合资品牌开始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甚至连“618”这种传统购物狂欢节都不曾放过,开展了史无前例的“价格战”。

  最先亮牌的是广汽丰田,推出“618”限时购车权益,其中凯美瑞双擎含权益售价14.98万元起,相当于降价3万元;汉兰达双擎含权益售价21.78万元起,降价3.2万元。

  随后一汽丰田跟进,宣布旗下紧凑型SUV卡罗拉询底价|查参配)锐放限时综合优惠3万元,售价9.98万元起;卡罗拉限时综合优惠4.3万元,起售价下探至7.98万元,与比亚迪秦PLUS DM-i荣耀版价格一致,甚至在官方宣传海报中写到:“超BeYonD”,意在通过此方式向消费者传达这两款优惠车型“超越比亚迪”。

  而广汽本田更是“不讲武德”,旗下紧凑型SUV本田ZR-V限时直降6万元,起售价同样来到10万元以内,仅需9.98万元起。

  其实过去多年,像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以及广汽本田等传统合资品牌,他们降价向来都是“偷偷摸摸”的,不会把降价信息公开放在台面上,目的是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和维持品牌溢价能力,确保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高品质、高价值的认知。

  但如今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惜损失品牌形象和溢价为代价,也要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这种策略在短期内会带来销量的提升,但长期来看,频繁降价会对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造成损害,消费者可能会认为品牌的价值下降,导致在购买决策时更倾向于选择其他品牌。

 
以价换量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最佳方案
产品优势不再|市场份额下降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也是合资品牌的无奈之举,如果不降价则无法提升市场竞争力,车型销量将持续下滑。曾经月销量稳定2万辆的丰田卡罗拉,如今销量不过万;雷凌更是连续11个月销量不过万;曾经“秒天秒地”的本田思域,最新5月销量仅5131辆;而连续三年荣获中型轿车销冠的丰田凯美瑞,换代后连续四个月销量不过万。

  再往大的方面来看,2020年日系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高达24.1%,占据近四分之一市场;到2023年已经下滑至17%;而2024年一季度市场份额更是仅12.2%,萎缩显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土品牌乘势崛起,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8.4%跃升至2024年5月的64%。

海豹06 DM-i内饰

  中国本土品牌能够崛起,主要是新能源技术、整车设计、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等方面完成创新突破,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这进一步加剧了其市场份额的下滑。

  其次是消费者购车观念发生转变,以前热衷于合资品牌,看重的是大厂品质、品牌、可靠性、燃油经济性、保值率等方面因素;但随着中国本土品牌不断提升了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等措施,缩小与合资品牌的差距,甚至在某些地方实现了超越,故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

 
编辑点评

  归根究底还是产品力强弱、性价比高低的问题,不是合资品牌车型不行了,而是9.98万元起售的比亚迪秦L和海豹06更具性价比,车长做到4830mm,轴距达到2800mm,尺寸上已经领先同级合资车型。还搭载第五代DM技术,馈电油耗2.9L/100km、CLTC纯电续航80km以及综合续航里程2100km,每一项数据都领先于对手,加上在设计、内饰用料、配置、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别说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型扛不住,就连中国品牌的燃油车、混动车都受影响。

  最后只能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庆幸中国本土品牌把价格打下来,把价值卷上去,实实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文:太平洋汽车 吴启星)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进入卡罗拉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卡罗拉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海豹06DM-i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海豹06DM-i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秦L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即可进入交流群

    进入秦L微信交流群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