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三成以上故障因电池而起 企业如何接招?

2023-01-09 13:55:05 作者:蔡金盛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而2016年产销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2018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7.9万辆和86万辆。产销提前两年,增长迅速。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趋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安全问题突出,电池故障占比大。

据统计,2011年至2016年,我国共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49起。随着新能源汽车年产销总量的持续增加,年事故率也呈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18)》(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蓝皮书)的统计,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故障类型有20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与重要部件相关的故障,如动力电池SOC跳变、一致性差、车载储能装置电压异常、极温过高、电机及电机控制器温度异常等。

二是与充电相关的故障,如充电系统不匹配、SOC过高等。

三是整车故障,如DC-DC状态或温度报警、高压联锁状态报警、绝缘报警、制动系统报警等。从车型来看,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客车和纯电动专用车分别占动力电池相关故障的32%、38%和41%,问题较为突出。

此前,据中国化学与物理动力工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统计,磷酸铁锂电池故障率为59%,三元电池故障率为38.7%。此外,使用方形电池的车辆起火事故较多,也与前几年磷酸亚铁锂方形电池装机量较高有关。

各方应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不能只看电池本身,还要在配套设施上下功夫。有专家建议,应加强充电设施建设,重视充电系统配套和充电管理,降低充电成本。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摆脱里程焦虑,减少"耐力压力"电池,并提高相对"安全"保证。同时,研发辅助部件如电动空调、电动制动器、DC-DC转换器等。也应该引起重视。为新能源汽车和重要零部件建立专门的辅助系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提高经济性和安全性,从而从整体应用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此外,责任重大的动力电池企业也要多下功夫提升自身实力。

以三元电池为例。蓝皮书指出,在采用三元动力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中,纯电动乘用车最常见的故障包括:充电储能系统不匹配、SOC低报警、车载储能装置欠压、单体电池欠压报警、动力电池一致性差等。这五种故障占总故障的78%。而纯电动专用车故障相对分散,动力电池一致性差、单体电池过压报警、单体电池欠压报警、车载储能装置过压等故障占总故障的66%。

由此可见,三元电池一致性差,单体电池欠压报警是造成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三元电池企业应根据自身材料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提高电池的一致性。同时,在整车应用阶段,也需要配合整车企业对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缩短故障检测系统的响应时间,以便及时处理,对欠压电池及时充电,或者切断故障区域的电池连接等。

比如磷酸铁锂电池动力电池一致性差,SOC跳变报警,车载en欠压

由此可见,虽然海量数据分析表明,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多表现在电池上,但实际上,仅靠电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车辆的故障。看似故障的鞭子只打在电池企业身上,对他们不公平。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材料、电池、整车企业的共同努力。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本文导航
    热门文章
    TOP推荐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